-
慕琛萬萬冇有想到,自己滿心等來的大師,給出的答案竟然是讓他反省自己。
直到法桓大師離開,慕琛依舊想不通。
法桓大師卻並未因此而在王府多加停留。
他出來時經過正廳,看見王妃在用膳。
“大師忙完了?要不要吃個飯再走?”
紀靈笙也注意到了法桓大師,十分自來熟地招呼道。
法桓大師麵上帶笑,雙掌合十,“阿彌陀佛。王妃好心性。”
紀靈笙手中夾菜的動作不停,語氣很隨意,“大師也是修佛之人,應該知道若冇有好心性,又怎麼能在枯燥的修行之中,日複一日地堅持下來。”
“唸經敲木魚,和我們玄門中人的打坐,有著異曲同工之處,大師說是不是?”
法桓大師微微一怔,半晌才笑道:“原來王妃還是道家高人。”
紀靈笙聽到這話,有些納悶,“大師竟然看不出來?”
法桓大師更加怔然,“莫非王妃能看出老衲的修行?”
“這是自然,大師身上的金光雖淺,但世間能修行出功德金光之人本就少之又少,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大師是真正的心懷天下,並非欺世盜名之輩,假以時日定能成為得道高僧。”
紀靈笙這一番話,頓時就將法桓大師震住了。
她竟連人身上的功德金光都看得見?
王妃的天眼竟厲害到如此程度麼?
法桓大師心中感慨不已!
直到這時,他才深刻地認識到,自己眼前的是一位多麼厲害的修行者。
他修的是佛,對方修的是道。
雖然看似是不同的路,但殊途同歸,雙方的本質上是一樣的。
而王妃的道行顯然高於他。
所幸他如今已經回絕了王爺的要求,否則答應下來的話,不但有違原則,而且他根本鬥不過對方。
想到這裡,法桓大師對著紀靈笙深深地躬身行了一禮。
“是老衲眼拙,竟不知高人在此。”
以她的情況,若非積攢了十世功德,是絕不可能有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,在這樣年輕的年紀,就修行到了巔峰。
至少對他而言,這位王妃便是一座高山。
紀靈笙笑眯眯地道:“大師不知我的本事,為何要拒絕慕琛呢?慕琛貴為王爺,大師就不怕你的拒絕,會觸怒了他?”
“阿彌陀佛,老衲所行之事,皆為順心而為。”法桓大師冇有多做解釋。
紀靈笙卻瞭然地頷首。
“也是,若非大師能夠堅守本心,也無法積攢到如此多的功德。不過大師,很多時候修行修的不僅是心,更是行,對於心中看不慣之事,並非置身事外就是最好的安排。”
“佛之所以處之泰然,是因為佛知眾生皆苦,超脫於眾生。可大師處之泰然,眼見眾生苦而心苦,卻又為何要裝作心中無塵埃,超然於世外?”
“真正的佛,不在於處之泰然,而在於超脫眾生即意味著有能力拯救眾生,否則如何能為佛?”
紀靈笙說完,衝法桓大師粲然一笑。
“當然,我們所修的畢竟不是一個道,大師就當我發個牢騷罷了。”
法桓大師一直在認真傾聽,至此,他並未言語,隻深深地拜彆。
每個人堅持的道不同,信奉的佛也不同。
若哪日他對自己一直以來的“佛”產生了懷疑,那麼今日這番交談,或許能為他掃清迷霧……-